新闻资讯

新华每日电讯:给“男性妇科病论文”开一剂复方药

近日,一篇由两位妇科医生发表的论文,因子宫肌瘤样本病例中出现男性患者而引发 *** 热议。有媒体梳理发现,此类“男性妇科病论文”现象并非个案,多家医学期刊上都曾出现过类似闹剧。

新华每日电讯:给“男性妇科病论文”开一剂复方药
(图侵删)

那些漠视生活常识和基本医学原理的论文,能堂而皇之地登上学术期刊,成为黑色幽默,其“病灶”在于期刊审核防线的失守和论文背后的灰色产业链,也提醒相关单位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立体的评价机制,真正破除“唯论文”惯性。

学术期刊的审稿流程,类似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一般都要有几道“防线”。“男性宫颈癌患者”“男性高危产妇”之类“男性妇科病论文”,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读者常识,首先暴露的是学术期刊自身对专业性的忽视和冷漠。从编辑到审稿专家,再到版面的校检,如果众多环节中的任何一环,能够认真地看上一眼,类似论文也不可能冲破“免疫防线”。

通过媒体盘点,不难发现:“男性妇科病论文”治而难除,也反映出“论文灰色产业链”这样的“合并感染”。据报道,有“论文中介”会与杂志社联系好,只要付钱,论文就一定能发,编辑也懒得认真审核……或许,也就是有这样的因,“男性妇科病论文”这样的果,才能摘掉一个,又长出一个。

有需求就有市场,又是什么滋生出“论文灰色产业链”的市场空间呢?早在2021年多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科学设置评价标准,突出实践能力业绩导向,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倾向,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防病治病一线。然而,现实中一些单位仍然执着于“唯论文”,让很多医护人员两难。把论文作为一个评价指标,自然有其参考价值,但加上“唯”或“硬”这样的限定,就难免会出现“手术刀不如论文”的逆向激励,继而滋生数据造假、“男性妇科病论文”“论文灰色产业链”等乱象。

据最新报道,涉事医院网站已发布情况说明,对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作者进行了处理。但同时也再一次提醒:根治论文中“男性妇科病”这样的奇葩“病症”,需要开出一剂“复方药”,既要运用好更加规范的学术期刊用稿审核把关机制,让“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又要拿出有操作性、有建设性的执行办法,给类似医生这样“科研与实操”并重的职业以更加科学、精准、多元、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看论文,但却不能“唯论文”。

关于医疗的话题,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不仅关系科学研究的治学精神,更关系每个人未来的生活质量。我们期待,当决定医护人员真正价值的考核,少些不合实际的“偏差”,多几分精准、科学,我们将看到更多医护人员轻装上阵、让更多心力和精力回归治病救人的纯粹。这既是对医护职业的尊重,也是对科研规律的敬畏,更是对生命至上的坚守。

  • A股调整,多只银行股创新高
  • 再鼎医药一季度总收入1.06亿美元 同比增加22.19%
  • 雄姿英发!中国仪仗队步入莫斯科红场
  • 特斯拉召回46000辆Cybertruck,称外部面板可能增加“撞车风险”
  •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盘中跌近400点,后市怎么走?专家解读
  • 新海诚发文夸赞《哪吒之魔童闹海》:太厉害了
  • 美国WTI油价周四上涨3.2% 市场期待中美贸易谈判进展
  • 美国商务部长:英国将购买100亿美元的波音飞机
  • 小黄鸭德盈发展AI大模型智能产品业务
  • 央行: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 视频丨习近平同普京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 抖音商城618:将投入亿级现金补贴和千亿级流量扶持商家
  • 联想集团盘中涨近3% 混合式AI全面落地开启超级智能体元年
  • 壹基金发布2024年度报告,公益项目惠及937万人次
  • 一周新车盘点 | 极氪009光辉增典藏版 蔚来萤火虫正式上市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