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南京5月19日电 (记者 朱晓颖)18日,直达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的首航货轮“远耀”轮从江苏江阴港始发,由此,无锡(江阴)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直达航线开通。
路透社等报道称,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18日表示,美国和伊朗之间的任何协议都必须包括“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
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马帅莎)据星河动力航天消息,北京时间5月19日15时38分,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在山东附近海域成功发射,搭载发射的天启星座05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近些年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举措,中国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不少是长期执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为消除重复征税,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增值税基本税率从17%降至13%;个人所得税也通过扩大税率级距、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提高起征点,实际降低了税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等。
容中尔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天唱》的创作始于他对仓央嘉措诗歌的深度思考。他发现社会对仓央嘉措作品存在“情歌”“道歌”等多元解读,甚至存在误传,因此决心以原诗为基底,打造一张“纯粹的藏族音乐作品”。
追溯过往,全球治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几百年来,全球治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形成是全球治理的基础条件。17世纪中叶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欧洲搭建了一个主体和范围有限的地区秩序,确立了主权平等等国际关系准则,为此后的全球治理奠定了秩序基础。但是,受生产力水平、工业化程度、交通运输方式等因素制约,这种秩序尚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属性。世界历史进程中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尝试始于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二战后,以联合国为主体的、涉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广泛领域的全球治理体系得以建立,全球治理实践进入大发展阶段。1990年,国际发展委员会提出“全球治理”概念并很快得到国际认可。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和全球性挑战的不断涌现,全球治理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参与全球治理的主体不断增加,全球治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成为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乐际强调,中墨立法机构长期友好,双方建立的对话论坛迄今已举行五次会议。中国全国人大愿同墨联邦议会两院加强交流,进一步发挥对话论坛、友好小组等平台作用,深化立法机构多层级、多领域合作,分享民主法治建设等经验,为两国互利合作提供法律保障。